Hi,are you ready?

准备好开始了吗?
那就与我们取得联系吧

有一个品牌项目想和我们谈谈吗?您可以填写右边的表格,让我们了解您的项目需求,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我们将会尽快与你取得联系。当然也欢迎您给我们写信或是打电话,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

乘风浪包装设计公司

地 址:中国·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绿地SOHO同盟A座1505(绿地假日酒店北)

电 话:029-8591-4108

品牌总监直线:158 9130 3680

E-mail:1012142486@qq.com

填写您的项目信息

》Rologo访谈-刘小康:这是个中国文化回归跟突破的年代(渡岸创意)

标签:,

 

刘小康出生于1958年,于香港理工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前身)毕业后,加入靳埭强先生当年所属的新思域设计有限公司,展开设计师的生涯。1988年应邀与靳埭强先生共同创立靳与刘设计顾问,成为该公司的创办人。至2013年,新合伙人高少康先生加入,该公司因而更名为靳刘高创意策略。

刘小康从事创作逾30年,获多达300多个香港、国家及全球的奖项。他活跃于多个不同的创作领域,皆取得一定成就。他还担任多重社会身份,亚洲设计连副主席、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及国际艺术创意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席等。

他还曾是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讲师、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以及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士,也是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学术顾问,为推动设计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文化创意产业-身体力行
刘小康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刘小康受传统英试的设计教育,他的思维和创作完全成长于香港的社会文化。70年代他在念中学,正是香港文化回归的时候。那个年代,中文正式成为官方语言,在这之前政府文件都是英文的。政府用中文这是很大的突破。由于受靳叔影响对设计产生兴趣并决定学设计,致力将中国文化放进现代设计里面。80年代的时候跟着靳叔工作,他有机会受到台湾、中国大陆以及欧美的邀请,常常去交流。“我们觉得香港把中国文化应用在设计里面的方式有一点不一样”,在刘小康看来,香港在英国统治之下,中国文化的底蕴基本上没有什么重视了,所以香港对于传统没有太多包袱。

那是一个时代的命题
香港设计师用多元化的思想和价值观将中国文化放进现代设计里面,在多种角度和方法的磨合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体系。香港文化中有西方人的角度,有回流华人设计师的角度,还有土生土长的华人及中国大陆移民的角度,各自之间有明显的差别,体现极高的自由度和多元化。国内跟台湾可能是比较单一的方法。刘小康认为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很有趣,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发现香港、台湾、大陆的朋友们面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所以跟随靳叔不停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中,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设计的看法。

每一次交流都是一面镜子
“每一次交流都是一面镜子,他们会问你一些你没有想过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文化差异。在文化差异每一次的交流里面,我都会小心地观察,小心地发现。”刘小康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始终保持旁观者理性的视角去观察。

“因为中国人跟中国人都有文化差异,香港、台湾、内地的设计师都有文化差异的。这个文化差异会导致我们怎么运用元素,这个也是蛮有趣。”刘小康说正在筹备一本书,主要研究70、80年代的香港平面设计发展。
刘小康说为了这本书访问了差不多60个人,包括台湾、香港、大陆、日本的朋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香港设计的发展。随着平面设计发展以外,还有电影、出版、广告。他说,“这是个中国文化回归跟突破的年代。”
这是个中国文化回归跟突破的年代
70年代香港的设计界出现了靳埭强「靳叔」、张树新、韩炳华、蔡启仁、陈幼坚等,以及之前的石汉瑞。那个时候他们体现了一种爆发,就是用不同的方法把中国文化元素放进设计里面。靳叔在80、90年代影响了两岸三地的中国元素,特别是汉字和书法如何应用在平面设计。特别是靳叔在1995年参加台湾印象海报展的文化招贴作品《汉字》山水风云系列。

以书法家写的山、水、风、云书法字为背景,结合传统书写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作为元素,产生自然和文化的交融,古典中散发现代气息。“那四张海报首先影响了台湾的年轻设计师,之后也看到很多内地朋友也学习这种风格进行尝试,所以靳叔真正在平面设计上影响了两岸三地。”当刘小康说到靳叔时,眼神充满笃定和信任。
靳刘高三代设计师
刘小康说靳叔有非常大的包容性,把一个年轻设计师变成他的伙伴,这个心态很厉害。受靳叔影响,选择了对公司文化很熟悉又理解的高少康作为靳与刘设计在深圳的总经理。高少康早在2000年加人靳与刘设计。2013年,新合伙人高少康加入,公司因而更名为靳刘高创意策略。

高少康和靳叔都是从内地到香港的。高少康也有在国外念书、生活的经验。靳叔本来是做裁缝的,后来自己进修的校外课程。所以他们各自有不同的经验,经过了香港发展的不同时期,不但是反应香港文化的转变,也反映时代对设计的要求是不一样,所以这对公司的发展很有用。
公共创意-助力地区发展
刘小康在题为《策略创新:传统再现,价值提升,地方营造》的讲话中提到,如何把品牌设计进行深度发展。其中讲到,他和荷兰设计大师Michel De Boer及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陈育强教授提出Public Creatives,为地方营造建立一套方法论-“公共创意”。

这是公共空间里面的,你看到的、摸到的、用到的、体会到的,跟设计和艺术有关的元素,都整合在一个理念里面。那这个理论如何为地区发展产生帮助呢?

要先找出地区(城市)的地方价值,元素以及发展目标,整合出成一个核心理念,把这个理念体现在地方的品牌形象中。公共家具、公共设施、公共艺术,还有公众活动等,都可以经过设计做出来,传播地域的独特氛围及感染力。现在这个概念已经出现在香港西九龙的文化区域规划比赛中,刘小康团队曾尝试把公共创意模型在一个建筑师的比赛作品中体现。虽然最后没有被应用,政府看见后,将这个模型用在400多公顷的启徳机场发展项目中。慢慢地区的很多建筑的外立面、公园的理念、家居的品牌形象等都慢慢形成融合的理念。针对挖掘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刘小康说早起主导了一个丽江的地方品牌建设。丽江的文化它融入到地方品牌里面,形成一个新的故事,但是还不够。所以在香港的时候,设计师采取的手段是更加现代,更加紧扣城市的发展,刚刚更加紧扣公共空间所需要的每一个跟设计有关的元素。

设计双城的概念
刘小康始终身体力行去推动香港的设计和设计界的发展。从08年开始,香港很注重香港跟内地的合作。首先跟深圳的合作推广设计双城的概念。去年就在香港特首的支持下,跟深圳前海签约成立了设计园区,叫二元桥。二元桥就是两地多元合作的桥梁,帮助香港的设计界融入跟深圳合作,打造大湾区的创意文化。

刘小康说因为二元桥项目的成功,所以香港特首把这种方式推荐给四川省,打算成都再做一个“二元桥”。
关注城市自身的资源和人文个性
每个城市政府都在喊文创,回到地方城市去看,县里边到处都有文化创意产业园,但他们其实都在一个迷惑期。“文化创业产业园是中国推出来的,全世界都没有。全世界没有一个政府来拿动这整这么多土地的资源出来支持创意产业”,刘小康谦虚的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没有一个国家,你走进任何城市都有几千年文化。中国每一个城市的文化都不一样,华北、华东、华南及沿海的文化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发展城市的时候首先当地的文化资源,也许是手工艺、材料的方面。也可以是现代的产业,比如说科技发展的突出表现。把现在的发展阶段跟历史文化就需要相结合,如何变成真正的现代的形象是要注意的。这不是往事,往事往往是大众不懂如何去看。一定要跟现代的产业及城市发展去结合才能表现。还有就是人文的个性。我们做重庆的时候就发现,重庆跟成都虽然很近,但是是完全不一样的城市。中国的不同城市的人文性格都不一样。”民间合作比较多,官方就不行。刘小康讲述自己在进行两岸交流性的推动时,偶尔会遇到些小问题。比如11年他在北京举办“知竹”展览的时候,本邀请台湾国立工艺研究院去参加。因为台湾发展比较早,做竹子的设计比较多。但是因为展览的地方是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台湾参加的单位叫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北京和台北 这边就不同意。现在两岸政治问题更是一个障碍。在这种交流推动合作中,民间反而有一种动力。更多台湾朋友来内地工作,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欢迎台湾年轻人过来就业。台湾在文创产业方面的园区也做得比较早,比较成熟。也有一些文化机构,像诚品书店,也训练了大批人才,他们陆陆续续有很多来内地发展。
关于艺术和设计思考
三十年·椅子戏
刘小康热衷于把艺术创作和设计相结合,个人创作领域涉及了海报、包装、产品、装置、公共艺术等诸多领域。他关注的内容始终围绕文化、哲理,反映自己对世界的思考和回应。
在最初的时候,差不多80年代中后期,刘小康工作前几年一直做平面设计,做书籍。当时靳与刘设计大部分都是文化工作,后来才开始做商业案子。他们早期做了很多书,刘小康认为印刷品的存在是影响人生活的。在书店即使不买书,也会受到氛围的影响。香港就有特别多报摊,每天都会很多人经过,很多印刷品(封面)也都也都看得见,不经意就会受到印刷品(封面)的影响。
所以早期,刘小康用书来做媒介,来探讨书本跟内容、电脑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的作品,得了很多艺术奖。他说那个年代,他把艺术跟设计是分开来的。“我做工作就是设计工作,做创作就是艺术创作,分得很开。因为场合也不一样。有些事艺术馆的邀请,有些艺术比赛,所以完完全全和市场隔开。”在这个过程中,椅子开始出现。起初偶然出现在海报里面,用来讨论香港身份问题。
用设计的方法去做公共艺术
第二次出现,应该是在一个公共艺术比赛的时候,椅子来代表香港当时的政治气氛。香港突然之间出现民主制度,有选举。但大家都不懂得怎么去选择,选举得胜的人也不懂得怎么坐这个位置。所以题目就是「位置的寻求」的公共艺术品。

从那个时候开始,刘小康发现公共艺术的做法跟设计是很有关系的。“因为我不是一个雕刻家,所以我们做公共艺术的方法,其实是用设计的方法去做。所以觉得艺术跟设计的关系就开始没有界限。“椅子的创作里面,有些时候是纯平面,有些从平面变成立体,也有些从立体变回平面。


“我觉得椅子好像我的语言一样,用来回应一些问题。可能展览提出的问题,我可能是用海报,也可能是用立体,但是都是用椅子进行比喻。我觉得蛮好玩的。因为每个人的每天一定会坐椅子,你不可能不坐。但是你喜欢坐哪一种椅子,你最喜欢的椅子在哪里?也代表你人生的选择。”

对刘小康来说,关于椅子最大的感受就是权利的游戏。这有很多不同层次的比喻,比如一个人的身份,一个人的选择,在社会上的权力,一个机构里面的单元。刘小康从不介意人家说这是设计还是艺术品,同时椅子成为他和世界对话的语言方式。所以刘小康开始用椅子探讨某些问题,探讨椅子真正的功能。

他和温州很有名的家具设计师朱小杰一见如故,一起做了第一批小批量生产的椅子在市场上出售。那个时候开始考虑,椅子真正的功能,研究明式家具的比例,也尝试把书法和椅子进行结合。椅子变成一种探讨中国文化不同元素的工具。

从个人兴趣出发,到用来回应社会问题,椅子变成刘小康的个人语言,一直存在。他说这是一种游戏的心态。每一个题目,每一件事情他都以开放的心态作出反应。

关于设计教育
设计变得很专业化

作为艺术教育的推动者,刘小康认为香港和内地的教育系统不一样。香港是英式教育“Design is problem solving”,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跟国内的想法完全是不一样的。内地认为设计是工艺,是艺术的,所以设计的出发点已经完全不一样。香港设计师采取的态度不是一个创意方案,而是带有功能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因为香港的国际社会环境及对品质的追求,设计变得很专业化。专业化的设计水平不仅包括创意能力,还包含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地设计师更加注重艺术的表现。这源于中国传统的设计训练是从工艺开始。第二是受日本设计师,可能也有香港设计的影响。比如海报就是一个非常个人的表现。把设计海报的精神放到做商业案例里面,这就有一点不对。设计师把个人风格放在每一个商业的案子里面,那就不行。

因为设计教育最初开启的理念不一样,导致成果不一样。设计跟艺术最大的不一样,就是设计是为他人而做的。Design是一个服务行业,设计师要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客户,跟艺术创作不一样。现在商业发展也逐渐成熟,客户也变得聪明了。他们更明确的要求品牌在市场上的成功,对设计师会造成压力。刘小康表述,香港现在呈现出两个极端的方向,一个是很专业的,这种专业都达到国际水平。比如室内设计师,品牌,服装设计等,都很追求专业性、国际性这种水平的。另外一些年轻设计师就是追求自我,做个性化的小品牌,这也是很大的趋势。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选择。刘小康说现在做设计行业,跟以前已经很不一样了。他们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只有一条路,就是找一家好公司的去。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选择,可以进入大师的工作室去学习,也可以自己做创作,甚至可以变成作家、艺术家、社会运动家等等。这需要学校教育进一步完善,把社会的发展对设计种种要求传递给学生。但实际情况是,老师自己也没多少实战经验,这就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学生会认为毕业以后就是找工作室进行做设计服务,不清楚有很多选择可以做。主要是学生怎么理解到现在社会的改变,它能走的路有哪些?“其实中国有更加多不一样的工作可以做,看清楚自己能发挥自己设计能力的位置最重要。第一找自己感兴趣的去设计。第二挑出一条路后专注发展。你擅长标志就把标志做好,喜欢书籍就做好书籍。要看清楚市场,在市场里面哪一条路是你可以发展的,从来都没有一个国家这么大的设计需求。”比如说南京在书籍设计方面很厉害,有优秀的出版社支持他们,可能比上海更更好。北京和深圳很多元化,机会比较多。创意园区现百花齐放,每个园区的主题也不一样,都需要不同的设计师,这就产生很多机会。跨界首先是跟高手合作。香港一些文化人、设计师会进行很多跨界的活动,很明显就是平面设计师都画画。比如靳叔,他的师兄弟也有画家做平面设计的。因为香港人才不够,发展空间不足。想做艺术家,没有艺术家的位置可以做的,那不如就先做平面设计。所以从平面设计师变成立体设计师,从设计师变水墨画家,会发生各种角色的转变。

刘小康也是从平面进入立体做艺术创作的,最初做书本的装置艺术。后来从椅子开始做公共艺术,通过跟很多朋友合作,接触了很多制作方面的经验。

他说跨界要做把握做另外一个领域的技能,首先是先跟别人合作。刘小康说自己做家具,茶具,起初也是懵懵懂懂,和专业的人学习、合作。所以寻找合作对象很重要的,跨界就是要找伙伴,找朋友合作会有更多乐趣,自己一个人做可能有些时候很难。不同于香港表面霓虹掠影的景象,刘小康的作品质朴安然,在他的讲述中我们体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正以多种形式渗透到设计中,设计师们通过追本溯源赋予文化更多年轻光彩和青春活力。

返回列表

SMOOTH COMMUNICATION
CLASSIC DESIGN

好沟通 好设计

有关我们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155 9182 1605(微信同号)段先生  /   158 9130 3680 段先生    电话 :029 8591 4108

西安渡岸创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DA idea co.,ltd.

地址:中国·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绿地SOHO同盟A座15层(绿地假日酒店北)     网站:www.duanad.com
品牌咨询热线 :029 8591 4108    设计咨询直线:155 9182 1605(微信同号)         158 9130 3680     邮箱:1012142486@qq.com 陕ICP备2021005647号-2

关注我们

TOP

QQ客服

免费电话